新起点
爱玉冰
2020-04-04 11:46:48

爱玉籽(学名: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又称为爱玉、玉枳、枳仔、草枳仔、澳浇、薁荛(泰语:โอ้เอ๋ว)(台湾话:.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ò-giô)、爱玉欉(其学名源自台湾话: ài-gio̍k-tsâng),属无花果科榕属植物,为台湾特有亚种,与薜荔(Ficus pu-mila L.)皆属雌雄异株。

日本牧野富太郎(T.Makino)在1904年发表爱玉子是一新种,订其学名为Ficus awkeotsang Makino,乃由他在当时地名为嘉义厅下打猫东顶堡生毛树庄(现嘉义县梅山乡)平地采集得之爱玉子标本,后来因英国植物学家Corner认为爱玉与薜荔(Ficus pu-mila L.)十分相近;但薜荔在植物分类的学名发表较早,因此现代学者大多将爱玉处理成薜荔的变种(Ficus pumila L. var. awkeotsang (Makino) Corner)。

连雅堂于1921年著作之《台湾通史‧农业志》中即有记载爱玉子名称的来源。

野外分布可由平地至海拔2000米以上之山区,目前主要分布于海拔 1200-1900米之中低海拔地区,为台湾特有种藤本植物,常缠绕于岩石或树木上,雌雄异株,主要果期在8-12月,雌果具丰富之果胶及果胶酯酶,可采制加工为爱玉冻。

与薜荔(Ficus pumila var. pumila)在成年期叶部形态具有些微差异,爱玉叶形大而叶尖锐尖,薜荔则是叶形小而叶尖钝。在隐花果大小具有明显差异,爱玉隐花果长宽可达10x5公分,全果布满白色斑点;薜荔之隐花果较爱玉偏圆一般则是6.5x6.5公分,仅在授粉孔附近具有白色斑点。除了形态上的差异,其生化性质也有所差异,爱玉子含有二型的果胶酯酶,而在薜荔则只具有单型之果胶酯酶,显示爱玉与薜荔不只在形态上,细胞分化上也有所不同。二者之果实分辨下怀疑爱玉子是否为薜荔的多倍体值物?实际上薜荔与爱玉子之染色体数目均为2N=26。由与爱玉与薜荔原生分布区域重叠,且两者在分类学上本为同种,因此杂交具可育性,因此在野外可见叶果等特征性状介于爱玉与薜荔两者之间的个体植株。

爱玉子目前分布于台湾中海拔山区。

目前的研究显示授粉昆虫有爱玉小蜂。

爱玉子有分次开花,果实陆续成熟的现象,故采收时亦宜分次采取成熟果,然后削去外皮,一半切开,使瘦果充分曝露,以利用阳光晒干或干燥机烘干。瘦果经常温手工搓洗出果胶后,经常温静置后可凝结为爱玉冻。一般人所称的爱玉,指的是爱玉子制成的胶质食品爱玉冻。由于爱玉子瘦果果胶其中所含的凝结酵素(果胶酯酶)稳定性高,即使经过多年常温存放亦不会灭失减损其凝结为爱玉冻之能力,实际验证有存放超过十年以上仍能正常凝胶的案例。 因爱玉为仅产于台湾之特有亚种,除台湾外其他各地区所类似爱玉冻之冻状食品皆为薜荔子所制成。如新加坡的文头雪(新加坡称薜荔子为“文头米”)及武夷山的薜荔冻等。

将爱玉冻加入碎冰跟柠檬汁可制成爱玉冰,是台湾一种清凉爽口的著名甜品。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