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除号
2020-12-22 05:59:36

؋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 ​ℳ ​₥ ​₦ ​₧ ​₱(英语:Philippine peso sign) ​₰ ​£ ​元 圆 圆 ​﷼ ​៛ ​₽(英语:Ruble sign) ​₹(英语:Indian rupee sign) ₨ ​₪(英语:Shekel sign) ​৳ ​₸ ​₮ ​₩ ​¥ 円

除号(符号:÷,英语:obelus,复数:obeli)是由一根短横线和横线两侧的两点构成的符号,主要用来表示数学的除法运算。

英语中除号的单词“obelus”来自于希腊语ὀβελός,表示尖锐的棍棒,这与英语中表示方尖碑(Obelisk)的词源相同。

这个符号原本在古代手稿中应用于标记被损坏或虚假的文章,由阿里斯塔克发明以标记荷马作品中的疑问,常被用来标记福音书手稿中那些有疑问的章节,比如遭受质疑的约翰福音中的章节。而如今这种用法已经被弃置不用。

1544年,德国数学家米夏埃尔·施蒂费尔(德语:Michael Stifel)于其出版的《整数算术》()中以一个或一对括号作除号,如以“8 ) 24”或“8 ) 24 (”表示“24 ÷ 8”;威廉·奥特雷德则以“a ) b ( c”来表示“b ÷ a = c”;J.马洪(1701年)则以“D ) A + B - C”表示“( A + B - C )÷D”。至1545年,施蒂费尔又改以大写德文字母D表示除,其后,斯蒂文也采用了这符号,他以“5②Dsec①Mter②”表示 5 x 2 y z 2 {\displaystyle {\frac {5x^{2}}{y}}z^{2}} )内首以“∶”作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做除号。

至于为何要使用“÷”作为除号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该符号代表除法以分数的形式来表示,一的上方和下方各加“.”,分别代表分子分母;另一种说法是,不以分数表示时,横线上下的“.”是用来与“-”区别的符号。

除号在算术中用来表示两个数相除。例如:

上面等式中,a为被除数,b为除数,得到c为商。

在部分文化中,“÷”可以被用作表示范围(如1÷10,表示1到10的范围),甚至可以被用作减号。

在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中,除号可以通过按住Alt键,同时按数字小键盘0247输入,或者同时按AltGr键、shift键和“+ =”键输入。

在操作系统Mac OS中,可通过Option键加上“/”键输入。

在Unicode中,“÷”的编码是U+00F7。在HTML中,它可以通过编码÷或者÷(在HTML 3.2),或者是÷输入。在LaTeX中,可以使用\div来表示除号。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