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爱尔兰马铃薯饥荒
2020-04-01 13:05:26

爱尔兰大饥荒(an Gorta Mór),俗称马铃薯饥荒,是一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2年间的饥荒。在这7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数目除了饿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约一百万因饥荒而移居海外的爱尔兰人。

造成饥荒的主要因素是一种称为致病疫霉(英语:Phytophthora infestans)(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所带来的晚疫病,造成马铃薯腐烂继而失收。马铃薯是当时的爱尔兰人的主要粮食来源,这次灾害加上许多社会与经济因素,使得广泛的失收严重地打击了贫苦农民的生计。大饥荒对爱尔兰的社会、文化及人口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历史学家把爱尔兰历史分为饥荒前、饥荒后两部分。在爱尔兰发生马铃薯饥荒时期大不列颠仍从美洲进口大量粮产,其中一部分甚至经过爱尔兰的港口转运;但饥饿的爱尔兰人却买不起这些粮食,英国政府提供的协助也十分稀少,最终造成高比例的爱尔兰人饿死。

爱尔兰马铃薯欠收,在18-19世纪其实屡见不鲜。据1851年的一次统计,国内自1728年来至少发生过24次失收,其中1740年的饥荒也非常严重。发生在1845年的大饥荒之所以特别严重,包括一些社会因素间接造成的。

爱尔兰自1801年便合并成为英国的一部分。合并后的45年内,爱尔兰人口从500万人激增到800万人左右,人口增加造成粮食供应压力。与此同时,爱尔兰的土地兼并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八成的人口是天主教徒,多数属贫困农民,而多数大地主则是新教徒,居住于大不列颠岛,因此大多数农业收获都输出岛外。1780年爱尔兰发生农作物失收时,英国政府为防饥荒,不顾贵族与商人的压力下令禁止爱尔兰的农作物出口;但这次饥荒发生时,英国政府并未发出粮食禁止出口的命令,仍有大量作物被送到护卫戒备的港口而输出至英格兰。

当时爱尔兰三分之二的人口是靠农业为生的佃农,再加上爱尔兰人的遗产是诸子均分制,导致每人可获得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小,因此只有种植马铃薯才能养活家人。

在马铃薯原产地的南美地区,印地安人会故意在同一块田中种植不同种类的马铃薯,避免病虫害流行到全部的作物上;但马铃薯引进欧洲时,欧洲人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只引进成长最好的品种,这种对单一农作物的过度依赖,使得1845年的饥荒加倍严重。亦因为受打击的多数是穷困农民,往往为了取得赖以救命的粮食而将田地贱价卖出,导致死亡人数的大量增加。正确的死亡人数亦因教会资料在爱尔兰内战时都柏林四法院(Four Courts)战斗中被焚毁而难以估计,但是大量的死亡人口,伴随着爱尔兰人大批移民至新天地美国,导致在数十年间爱尔兰人口锐减至400万人左右,即使到了今日,爱尔兰的人口仍然不足500万人,没有回复到饥荒前的情形。

也因为大部分死亡或移民离开的爱尔兰人是以盖尔语为母语的贫穷阶层,爱尔兰当地的通行语言也变成以英语为主,导致爱尔兰的语言文化生态产生永久性的巨大改变。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