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双色蜡蘑
2020-04-01 13:13:29

蕈伞凸面

双色蜡蘑(学名:Laccaria bicolor)是蜡蘑属的一种真菌,为带有淡紫色菌褶的棕褐色伞菌,可以食用但一般被认为味道不好,广泛分布在温带地区的桦木和松木混合林,在夏末和秋季可以发现它的踪迹,常与植物形成外菌根(英语:Ectomycorrhiza),能应用在农业和园艺业中。

双色蜡蘑最早于1937年由法国真菌学家 勒内·梅尔(法语:René Maire)描述发表,当时被视为红蜡蘑的一个亚种,不过P.D.奥顿(英语:P.D. Orton)在1960年将其独立为一个种。本种与同属其他物种因会逐渐退色并变得难以识别,而有“骗子”(deceiver)的英文俗名。

双色蜡蘑的菌盖呈凸面状或扁平状,并在中间略有凹陷,直径约2至4.5厘米宽,因含水量不同而呈红褐色或棕褐色,边缘常向内弯曲;菌柄和菌盖颜色相同,底部有明显的淡紫色;菌肉呈白色,没有特别的气味或味道;菌褶初呈淡紫色,会随着时间变得更苍白;担孢子为白色。年轻的菇体具有相当鲜明的色彩,更成熟得菇体通常外观颜色较为暗淡。

双色蜡蘑在夏季和秋季时广泛出现在温带地区,包括北美和北欧的温带地区和北方森林,并能与各式各样的树种(如赤松,杰克松和黑云杉(英语:Picea mariana))形成了外生菌根的共生关系,尤其是桦木和松木。有研究结果显示双色蜡蘑与在松树根建立共生关系的能力优于其他种外生菌根菌,能优先与赤松建立共生关系并增加后者的存活率。在挪威的云杉林中分离到链霉菌属的放线菌已被证明能在实验室中刺激双色蜡蘑的生长。

双色蜡蘑是一种食肉真菌,能捕获并杀死昆虫,特别是跳虫。

双色蜡蘑是第一种被进行基因组定序(英语:Whole genome sequencing)的外生菌根真菌,基因组长达65兆碱基,推测含有20,000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分析后发现能分泌多种小蛋白,但功能未知,其中一些仅在共生组织中表现,被视为可能是启动共生的重要因子。虽然双色蜡蘑缺乏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的酶,但具有可降解其他多糖的酶,因此能够在土壤生长或是与植物共生。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