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新文学运动
2020-04-01 03:04:28

新文学运动,又称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是中国的一场文学与语文的改革运动,由作家及学者在1910年代后期发起。

新文学运动属文学发展的自然趋势。白话文文学的植根时代,并非自五四开始,可上溯明清白话文的创作。《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红楼梦》都是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传统文学到了清末,不论诗词散文、小说戏剧,似乎已发展到面临途穷求变的阶段,古文亦式微。承接过去唐代变文、宋元话本、金元戏曲及明清章回小说的白话文学余绪,兼受传统民间文学和官话的影响,革新文学的论见主张必然产生。

自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普遍有着各种改革旧有文化的思想;而新文学运动,则主要起源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自第二卷改成《新青年 La Jeunesse》,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们也普遍以《新青年》作为该杂志的总称)。在《新青年》杂志中,犹以1917年至1919年之间由胡适发表的数篇论述为重。例如1917年1月的〈文学改良刍议〉,以及1918年4月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等。随着1919年所发生的五四运动,当时全国弥漫着一片反传统、求革新的呼声,进一步推助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然而“新文学运动”和“五四运动”两者之间其实并无直接关系。

新文学运动源于政局动荡,列强欺凌和民族自觉。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列强环伺,侵凌压迫,不断被迫割地赔款,国家内忧外患,十分严重。有识之士于是号召民族自觉,不遗余力,追寻民族图强之路,不少革新运动因而产生。这些运动的影响不限于政治方面,亦刺激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思想、文学重新思考,引起普及教育的需求,积极推动新文学运动的产生。

新文学运动来自“言文一体”的要求。文言文作为旧文学工具,已不合时宜,不能适应新时代及报章杂志的需要。加上西方新学的刺激,一切新学术新思想,必须以一种新文体方能表达流畅。因此有识之士提倡白话文,以普及和开放教育,改进民智。

新文学运动也受政治维新影响。晚清维新运动,提倡思想革新,希望国民放宽眼界,改良社会。因此不少文人提出文学改革运动,梁启超鼓励写作“新民体”,影响重大,白话文运动迅速推展。

新文学运动亦源于废除科举,推行国语教育。明清以八股取士,流弊是束缚文人的思想。清末取消科举制度,兴办学校,推行“国语运动”,加速新文学运动的开展。

新文学运动也受西洋文化、学术、文学和文艺输入的影响。自清中叶海禁大开,西洋文化大量输入,翻译外国书籍,哲学科技、艺术文学都有译介,加上出洋留学生的影响,卷起热潮。文学方面,尤其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和理论的影响,文学道路须另辟蹊径。林纾、严复大量译介西洋文学作品,王国维以叔本华的美学观点研究《红楼梦》,提出卓见,对新文学运动起了发酵作用。

胡适和陈独秀二人首先提出文学革命主张,建设新文学运动理论,树立明确的改革方向。二人都认为作品不应只讲求形式,文学应内容充实,具有创意,表达明确,情感真挚。

胡适在1917年1月号的《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项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在文中大力提倡白话文,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他于1918年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将八项主张归纳为四项原则:一曰要有话说,方才说话。二曰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样说,就怎样说。三曰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曰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此外,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中提出要用一种新的文学史观,打倒古文学的正统,建立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另一方面要用向来被文人轻视的白话作为一切文学的唯一工具,创造中国的文学。

陈独秀则于1917年2月号的《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腐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新文学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文学,开创了一代新文学,促成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新文学团体的蜂起和流派的产生。

新诗:

小说:

散文:

戏剧: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