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鼠冠状病毒
2020-04-04 15:50:41

鼠冠状病毒(Murine coronavirus、M-CoV),包括感染小鼠的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与感染大鼠的大鼠冠状病毒(Rat Coronavirus, RCoV)等不同株系,是乙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病毒,为该属的模式种,是被研究最多的冠状病毒之一。

鼠冠状病毒最早于1949年被发现,是被研究最多的冠状病毒之一。感染小鼠的鼠冠状病毒鼠肝炎病毒(MHV)有超过25种不同株系,许多可感染鼠类的肝,但亦有感染呼吸道、肠道或神经组织者,例如实验中常用的JHM株系即为感染中枢神经,造成急性或慢性的神经性症状。鼠肝炎病毒的传染力很高,是实验小鼠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对成年小鼠造成的症状较轻微,但可能大幅影响其免疫系统而造成实验结果判读的错误。

感染大鼠的大鼠冠状病毒(RCoV)主要有大鼠涎泪腺炎病毒(Sialodacryoadenitis virus、SDAV)与帕克RCoV(Parker’s RCoV、RCoV-P)两株系,其中前者还可感染眼、泪腺与唾腺,还可影响大鼠的生殖并造成行为的改变,为实验大鼠的重要病原之一,后者则仅感染呼吸道,在幼年大鼠造成的症状较严重,有感染下呼吸道而造成肺炎者。

2015年,鼠冠状病毒的另一分型在中国浙江龙泉的黄毛鼠中被发现,即龙泉罗赛鼠冠状病毒(Longquan Rl rat coronavirus、LRLV)。

鼠冠状病毒为正链单股RNA病毒,其基因组长约31000nt,借由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和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鼠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英语:CEACAM1)(mous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mCEACAM1)结合而造成感染。除了刺突蛋白S、膜蛋白M、外膜蛋白E与衣壳蛋白N等冠状病毒皆有的四种结构蛋白外,鼠冠状病毒的表面还具有血细胞凝集素酯酶(英语:Hemagglutinin esterase)(HE),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结合,并具有乙酸酯酶(英语:acetyl esterase)活性,可在结合受体后将其水解,有助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中。另外此病毒还有2a、4、5a与I等四种辅助蛋白(在大鼠涎泪腺炎病毒中为NS2、15k、12.6k与7b),其基因顺序为1ab-2a-HE-S-4-5a-E-M-N-I,其中I(或称N2)的开放阅读框位于衣壳蛋白N的开放阅读框之中。

在乙型冠状病毒属中,鼠冠状病毒与乙型冠状病毒1型、兔冠状病毒HKU14、人类冠状病毒HKU1和中国鼠冠状病毒HKU24等共同组成一演化支支序A(lineage A),此演化支的病毒基因组中皆编码血细胞凝集素酯酶(HE),其他冠状病毒则无。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