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高校联考自主招生联盟
2020-04-06 16:47:52

语言 - 文化 - 体育 - 节日 政府 - 政治 - 法律 - 经济 艺术 - 文学 - 舞蹈 - 戏曲

自主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权的重要措施,指中国大陆高校可以自行命题进行招生,区别于高考统一录取。自主招生选拔由高校自行组织,一般由笔试、面试两部分组成。于2020年起停止实行。

自主招生的类型分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面向报考著名重点大学的考生)、“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面向报考复旦、上海交大的苏浙沪考生)和“高职专科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面向报考专科、高职层次高等院校的考生)三种。

2007年起,上海地区(之后逐渐扩大到长三角两省一市)的一部分考生通过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后,即被预录取,虽然仍要参加高考,但成绩仅作参考。另一点与“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不同之处是获得预录取资格的考生在签约后将自动失去填写高考志愿的权利,因此不可能再被其它中国内地的高校录取。目前全国仅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可以进行“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

“高职专科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指的是考生参加北京、上海等地的高职专科层次的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测试。如果合格,将会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

2008年中国大陆有68所普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不含高职专科依法自主招生试点)。

2010年中国大陆有76所普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 截至2013年11月7日,中国大陆有109所高校自主招生。

2008年中国大陆高校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规模较大,人数在800~1300之间不等。

2015年中国大陆有92所普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并取消了四大联盟,最终录取在高考之后。

2019年有90所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其中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取消了文科招生计划,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省赛区一等奖成为标配。

2020年起,教育部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推出“强基计划”。

【注】以上联盟以宣告建立时间为序,其名称来源于中国大陆网友对这些联盟的戏称,并非正式名称。

2012年“华约”和“北约”自主招生考试笔试时间均为2月11日,而卓越联盟为2月12日。2013年“华约”、“北约”和卓越联盟自主招生考试笔试时间均为3月16日。

由于各个联盟考试时间可能冲突,使得考生对于学校的选择受到限制,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国高校派系斗争的延续。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联考模式无法帮助高校按照自己独特的标准选拔优秀学生,与原先自主招生的初衷背道而驰。一些高校的招生办公室主任甚至坦言,加入联盟仅仅是为了避免被“边缘化”。自主招生制度原本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现在却演变成争抢优秀生源的大战。高校出台这样变味的自主招生政策,不但会造成高校间的恶性竞争,而且会给高中教学、学生家长增添繁重的学业和经济负担。不少高生为报名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常常缺课,四处报辅导班,以应对招生高校的笔试和面试,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秩序。根据媒体报道,2011年部分中学因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而缺课学生太多而宣布停课。

此外,亦有人指出,自主招生制度对农村学生不公平,农村学生缺少被自主招生的机会,农村学生更难得到自主招生的信息,远赴外地参加考试的成本,让农村学生难以承担,面试对农村学生也极其不利。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农村考生人数远低于城市考生。2010年北京大学颁布的自主招生新政“校长推荐制”学校名单中,没有一所高中在农村地区。农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制度下,常常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国家教育本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的,自主招生制度所带来的政策的不公平反而越来越多,只会加大教育的城乡差距。

一些高校在招生标准设定、自主选拔环节,缺乏有力监督,为权力运作留下了活动空间。以极富“弹性”的人才评价标准定取舍;通过“权钱交易”,以“特长生”的名义,大幅降分录取高考低分考生;在艺术、体育等特长生材料方面弄虚作假,骗取“自主招生”资格。这些现象导致高校招生“逆向淘汰”,严重损害招考公平,也败坏自主招生的声誉。如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腐败案。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