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早春图
2020-03-31 08:46:49

《早春图》是北宋画家郭熙的代表作,为双拼绢本水墨挂轴,纵158.3公分,横108.1公分。绘于宋神宗熙宁5年(1072年),左方署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并钤有“郭熙笔”长方朱印。现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早春图》采全景式构图,上下留有天地,远、中、近景则巧妙地布置于“十字形”架构内。

主山画于中轴上方,山石先以圆笔勾勒轮廓,中锋、侧锋并用,再于阴暗面以湿笔皴擦,层层淡墨反复地渲染,强化量体感,这种技法俗称“云头皴”、“卷云皴”、“乱云皴”或“鬼面皴”,能真实反映沉积岩地貌,也可使画面产生如云雾般变幻的效果,很适合描写初春乍暖还寒,淡冶如笑的山野景象。山腰部分则隐于烟岚中,如临深山幽壑,更显主峰雄伟气势,是为“高远”。

树丛委以虚、实来营造前后距离,腰间右侧的亭台楼阁,此时环伺于水墨山水中,其下山涧瀑布流泉,与左侧缓坡谷地融雪化成的涓涓源水,蜿蜒地流向前方的江湾,显示水流绵长及山坳纵深。而中景左方是一片旷野河谷,虚渺的远山咫尺千里,是为“平远”,其间一行旅人正从曲涧栈道一端越过小桥,欲达彼岸。而观画者正是透过“S 形”山势引导,将视线从后方的主峰、山岚,中景的楼阁、流泉、行旅等,顺势牵引至近景,空间铺陈手法,是为“深远”。

干长挺拔的大松伫立岩盘上,佐以蟹爪为树枝、梢末,而浑厚的“鬼面皴”大石雄踞中轴下方,有助于画面重心的稳固。而时值日暮,右方的渔樵收拾起渔网、泊舟登岸,左岸手抱婴孩的妇女及随侧稚童,也笑迎肩挑两担鱼篓的渔夫归来,邻近搭建的房舍,则是一家人准备共进晚餐,享天伦乐的居所。

综观全幅,赋予观赏者北方大山大水的真实感受,从而能引发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共鸣的乐趣。

《早春图》最初应是悬于厅堂的屏风挂画,即俗称的“大中堂”。此画历来被视为在气势上能与范宽《谿山行旅图》及李唐《万壑松风图》分庭抗礼的全景式山水画,被誉为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的“故宫三宝”之一。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