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德内-叶尼塞语门
2020-04-12 09:04:13

德内-叶尼塞语门(Dené–Yeniseian languages),旧作德内-叶尼塞语系,亦作达内-叶尼塞语系或提纳-高加索语系,是一个建议中的语言关系,由现时流通于北美洲西北部的纳-德内语系与西伯利亚地区中部的叶尼塞河流域的叶尼塞语系合并而成。这种超越语系的语言关系,过去称为超语系,现在称为"language phylum",姑且可以译为“语门”,即“语言”及生物学上“门”(phylum)的意思。它是现时首个在语言学上证明了新旧世界联系的见证,亦支持了亚洲及美洲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前,就已经有跨海洋的接触。

有些人,比如Geoffrey Caveney (2014)、 谢尔盖·阿纳托利耶维奇·斯塔罗斯金,说德内-叶尼塞属于汉藏语系。中国的羯胡可能说一种叶尼塞语。Edward Sapir也说纳-德内语系与汉藏语系有关。

在2008年3月,美国西华盛顿大学(英语: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Edward Vajda总结了他十年内的研究,基于构词法及原始语的重建,他确定纳-德内语系及叶尼塞语系这两个语系确实有关连(Vajda 2008)。在他发表的论文中,建议把纳-德内语系及叶尼塞语系合并成为“德内-叶尼塞语系”。这个建议,得到相当多位纳-德内语系方面或叶尼塞语系方面的语言学专家支持。这些专家计有:Michael Krauss、Jeff Leer、James Kari及Heinrich Werner。另外还有专于其他语言,但同样被受推崇的语言学家,例如:伯纳德·科姆里、Johanna Nichols、Victor Golla、Michael Fortescue及Eric Hamp。

除了找出叶尼塞语系和纳-德内语系的关连以外,这次会议亦解决了先前遗留在纳-德内语系分类的一个问题:透过比较海达语和其他两个语系的各种语言,会议结论出这种语言确实与纳-德内诸语言并没有关连。

曾有提议:基于相同的例证,这个语系尚可以包括布鲁夏斯基语(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山区)、汉藏语系及北高加索语系,以组成更大的德内-高加索语系或汉-高加索语系。不过,这个提议的支持论据并未得到严格的查证,所以尚有商榷的余地。而在会议中,Vajda表示他并未有在这三个语系的语言里,找到与纳-德内语系及叶尼塞语系相关连的语素对应。

最早有关“德内-叶尼塞语系”的文献在1998年刊登,当时Merritt Ruhlen在一份同行评审的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提出;另一方面,Michael Fortescue亦独立地在他的新作《Language Relations Across Bering Strait》里提出这个语系存在的可能。Fortescue在书的第一页这样写: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

I have attempted throughout to find a middle way between the cavalier optimism of 'lumpers' and the pessimism of orthodox 'splitters' on the matters of deep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inents.

最后,Johanna Nichols在这个德内-叶尼塞语的会议里分享了另一批学者的意见,主要是从语言类型论 (linguistic typology)的方向去研究。

叶尼塞语系

特林吉特语

埃雅克语

阿萨巴斯卡语

反对德内-叶尼塞语门的学者认为:提出各种“超语系”概念的学说都利用到一种名为“大量比较”(mass-comparison)或“多边比较”(multilateral-comparison)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并非正式的方法(an unorthodox method),内里其实是人类语言学家的分离主义思想(schism)的影响下对喜好的语言的任意划分。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