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海陆丰话
2020-04-03 09:35:27

海丰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通行于中国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中部、东南部和沿海地区,包括海城、鲘门、赤坑、大湖、汕尾、马宫等地。属闽南语的泉漳片。海丰话使用者人数约占海丰县全境总人口的80%,当地人称之为学佬话、福佬话或鹤佬话。

海丰话以海丰县的海城镇口音为代表口音,与陆丰话存在较高地相似性,在广东省境内,这两种方言往往被合称为海陆丰话。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及汕尾市(海陆丰)都有早期的漳泉移民,他们使用的闽南语发音为极偏漳州音的漳泉滥,读音及用字仍与漳州地区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能够顺利沟通。

台湾客家语有“海陆腔”,其代代相传的历史为来自海丰、陆丰地区的客家人及客家话,而不是海陆丰闽南话。

各地使用的海丰话大同小异,若从语音差别为标准,海丰话又分为以下几个方言片区:

海丰话的海城口音中有18个声母(包括零声母)、72个韵母和8个单字声调。

加下划线代表发音短促。

连读变调,即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连读的时候,前字的声调受后字声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海丰话连读变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字发生变调,后字一概不变调。另一种是为了强调前字而使前字不变调,但后字读作轻声。

海丰话连读变调时,前字变调的规律如下表:

连读时产生了一个新的调值22,被称为低平,往往被表记为第九调。

海陆丰话有白读音及文读音二套完全不同语音系统,几乎每个文字均有白读音及文读音,而且其中的差别非常大,如:我(文读ngo2,白读wa2),香(文读hiang1,白读hiũ1及phang1(音韵上说应为“芳”字),臭(文读ngiu3,白读cao3)、数(文读sou3,白读xiao3)、东(文读dong1,白读dang1)等等。

海陆丰话保留有较多古汉底层成分,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古汉语中不同韵但在普通话中同音的在海陆丰话中也有明显区别,如“冬”“东”在古汉语中不同韵,但在海丰话的文读中则不同。海陆丰话在日常用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如“擤”鼻、“刓”(“挖”的意思)、扁食(馄饨,台湾河洛语也这样说,中原官话部分地区亦保留此用法)、书房(音“珠房”,意指学校)、<茨>非厝(意指“家”, 台湾河洛语也这样说)等等

海陆丰话有大量的倒装词汇,举例如下: 风台(台风)、鞋拖(拖鞋)、闹热(热闹)

海陆丰虽与潮汕地区接壤,但海陆丰话与潮州话在语调及用语习惯上有不少的区别。对于海丰话应否列入潮汕话,还有很大争议。

海丰话和潮州话之间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大体相近,因此交流没有太大障碍。海陆丰话与潮州话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和韵母上。海丰话保留的韵尾比潮州话较为完整些。

惠州市惠东县靠近海丰县的部分村镇,使用海丰学佬话。除惠东县这几个讲海丰学佬话的村镇之外,惠州地区其它地方还有一些闽南语方言岛,则与海丰话差别较大,按其口音的近似程度应该算作泉漳片。

台湾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台湾语文学系教授兼主任,曾研究台湾话的洪惟仁对海陆丰话有“海陆丰境内的漳州话”的提法(洪惟仁,《台湾方言之旅》,前卫出版社,1994年,台北)。

海陆丰话、潮州话、厦门话和台湾话都同样是闽南语系之漳州音和泉州音的混合,相对来说,海陆丰话有较多字音和漳州话相同,潮州话较多字音与泉州话相同。

海陆丰话、潮州话都和台湾话、漳州话、泉州话有大量相同和相似的语言状况,许多字音和词汇高度相同,双方可以通话。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