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台中县
2020-04-01 03:22:22

台中县为中华民国已废止的行政区,位于台湾中部的台中彰化都会区内,以人口计曾为台湾第三大县,下辖3县辖市5镇13乡,县政府设于丰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台中县市合并改制直辖市”案,于2010年12月25日并入台中直辖市。

台中县位于台湾中部,北与苗栗县、新竹县接壤、南临彰化县、南投县、东方与宜兰县、花莲县相邻,西临台湾海峡,中央包围着原台中市。

台中县东半部为雪山山脉南端,为大甲溪流域上游;中央包括台中市为台中盆地,盆地以西为纵向的大肚台地,俗称大肚山;大肚山以西则为沿海的平原。

境内河川主要皆由东向西,流入台湾海峡。主要河川由北而南有:

早期为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则海族、洪雅族等台湾平埔族和泰雅族部落定居于此。17世纪,巴布拉族与猫雾捒族、巴则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已成立大肚王国。

明郑时期,郑经继位之后,隶属天兴州。清康熙22年(1683年),施琅攻下台湾,次年设台湾府,将天兴州改为诸罗县(今嘉义至基隆)。雍正元年间,设立彰化县(今云林至台中)。1887年,台湾建省之后改为台湾县(今云林至台中)。

日治时期,1895年8月改为台湾民政支部。1896年台中县设立(今之台中县市、彰化县、南投县)。1901年改县为厅。迨1920年,改为台中州;下设台中、彰化两市及大屯、丰原、东势、大甲、彰化、员林、北斗、南投、新高、能高、竹山等十一郡五十七街庄。州设州厅,郡市设郡市役所,街庄设街庄役场,分层办理地方事务。

1945年战后,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设台中县,县治设于员林,原辖台中、彰化两市,改为省辖市,大屯等十一郡改设区署,街庄改设乡镇,并将南屯、西屯、北屯三乡,改隶于台中市。1950年10月25日,台湾的行政区由8县9市重新划分为16县5市,原台中县、彰化市合并划分为台中、彰化、南投三县,彰化市改为县辖市,在新的区划尘埃落定之前,丰原镇、清水镇曾爆发县治之争,双方人马纷纷发动连署,向当时的台湾省参议会陈情丰原与清水之争,延续到第一届台中县长选举。丰原镇长陈水潭与清水镇长蔡卯生再次杠上,后来演变成台中县的红派与黑派之争。台中县县治最终改设于丰原镇。

1976年3月1日,丰原镇改制为丰原市。1993年11月1日,大里乡改制为大里市。1996年8月1日,太平乡改制为太平市。2010年,台中县与台中市 (省辖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台中县走入历史。

1976年的台中县政府址(今台中市卫生局址)

1996年的台中县政府址(今台中市政府阳明大楼)

大哉台中,大哉台中,

天然形胜,灵秀所钟。

八仙三耸、三溪流瀜,

回环利泽永无穷;

气候和,物产丰,衣食足,

礼义崇,人文蔚起,忠勇威风,

缅怀逢甲,效法成功,

中流砥柱,居省要冲,

努力奋斗积健为雄,

是中兴基地,是建国前锋。

扬我中华民族之光荣,进世界于大同。

大哉台中,大哉台中,大哉台中。

最终的县政府组织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台湾脱离日本统治,台中州改制为台中县,彰化市改制为省辖市,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台中市改制为省辖市,并将北屯乡、西屯乡、南屯乡划入台中市,县治迁至员林镇,共辖有11县辖区57个乡镇。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将南投区、玉山区、能高区、竹山区等5镇7乡合并分出南投县,原省辖彰化市与彰化区、员林区、北斗区的7镇14乡合并分出彰化县,台中县由丰原区的1镇4乡、大甲区的4镇4乡、东势区的1镇3乡、大屯区的4乡等21个乡镇组成,县治迁至丰原镇,辖6镇、15乡。民国六十五年(1976年)县治丰原镇升格为县辖市,民国八十二年(1993年)大里乡升格为县辖市,民国八十五年(1996年)太平乡升格为县辖市,台中县至废除前下辖3市(丰原市、大里市、太平市)、5镇(大甲镇、清水镇、沙鹿镇、梧栖镇、东势镇)、13乡(龙井乡、大肚乡、大安乡、外埔乡、后里乡、潭子乡、大雅乡、神冈乡、石冈乡、新社乡、雾峰乡、乌日乡,和平乡为山地乡),最北面为海线地区的大甲镇邻近苗栗县苑里镇,最南面为雾峰乡邻近南投县,而东面为和平乡邻近花莲县与宜兰县以及新竹县。

由于地理环境及历史发展等因素,习惯上将该县分为山(山线)、海(海线)、屯(屯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除和平乡面积特大但人口稀少外,其余部分面积及人口数量皆差异不大,因此时常将三者并称。

包括台中市以北、大肚山以东的范围,仔细区分尚可以地形之不同,将东半部地势较高的部分分为东山线,包括东势镇、石冈乡、新社乡及和平乡,即台湾日治时期台中州的东势郡地区。而约为台中盆地北缘与大安大甲两溪中间的台地,包括丰原市、潭子乡、大雅乡、神冈乡及后里乡,则为西山线,即昔日的丰原郡。

主要以大肚台地以西滨海之部分,与清朝时期大肚三堡(大肚上堡、大肚中堡、大肚下堡)、台湾日治时期台中州的大甲郡地区范围差不多;包括大甲镇、清水镇、沙鹿镇、梧栖镇、大安乡、外埔乡、龙井乡及大肚乡等八乡镇。

位于台中市以南的四个乡市,即台湾日治时期台中州的大屯郡,去除后划归省辖台中市的辖区相似。因位置与台中市同属台中盆地之内,因此与之互动比山线或海线频繁,且其与台中市相邻、人口稠密,属台中都会区的一部分,发展及规划多半与台中市配合或相接,包括大里市、太平市、雾峰乡及乌日乡。

海岸线

山线

台湾高铁

国道三号(福尔摩沙高速公路)

国道一号(中山高速公路)

国道四号(台中环线)

国道六号(中横高速公路、水沙连高速公路)

注:国道一号与国道三号的左右是按照地理位置编排。

县立、国立与县私立,今日均已经改为市立与市私立

内政部二级古迹

内政部三级古迹

国定古迹

目前为止,有杨翠《台中县文学发展史》、陈玉满等多人合著的《台中县文学发展史:田野调查报告书》、陈明台《台中市文学史初编》。硕博士论文方面,有:苏玉筑〈当代台湾“大台中”书写─以中、彰、投四县市作家作品为探讨对象〉、郭贞兰〈台中县大屯区传说故事研究〉、刘肇中〈台中东势客家民间故事研究〉、赵雅玲〈大肚地区民间文学之研究〉、张宏诚〈台湾解严后县市文学奖研究(1987~2010)〉等。

推广及赞助文学活动的基金会,有“郑顺娘文教公益基金会”。;全国性的文学团体有“台湾省文艺作家协会”、“台湾现代诗人协会”。

台中县文化局在民国90年6月25日启用台中县“作家之屋”,该屋原是台中栎社诗人张丽俊的故居,被辟为“作家之屋”,除了古迹再利用、保存诗人的文物之外,还有保存台中县文学史料的作用。在刊物的编辑、出版方面,台中县立文化中心时期,以及五都改制以前的台中县文化局,持续发行《中县文献》、《中县文艺》。

台中县政府曾缔结了七个姐妹县市。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