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教会罗马字
2020-04-03 11:45:38

教会罗马字,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来华传教士制订和推行的各种罗马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教会罗马字最早产生于福建厦门,厦门话罗马字又叫“厦门白话字”,于1850年制订。在这之后,陆续出现了福州话、宁波话、潮州话、海南话、辰州话、莆田话、客家话、上海话、台州话、建瓯话、温州话、官话(北京话)等方言罗马字。

1860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天津条约”,正式准许外国传教士去中国传教。但事实上在此之前,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士,就已经在闽南和台湾传教。

白话字最初在厦门正式推行是在1850年,但它的滥觞可以追溯到1815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开办的英华学院所拟定的汉语罗马字方案,白话字的最初方案可能就是发源于英华学院的。后来外国传教士来厦门传教,就是使用这方案学习厦门腔闽南话。1844年-1848年,约翰·卢还在厦门编了一本《罗马化会话字典》(按即《厦门词汇》),显然也是为了帮助传教士学习厦门腔闽南话。由此可见,这种白话字起初是为了外国人学习厦门话而设计的。

后来,传教士们为了让信徒们自己阅读《圣经》,就把原来为外国传士学习厦门话而设计的白话字用来翻译《圣经》。第一个用白话字翻译《圣经》的是养雅各,他用罗马字拼写《圣经》的一部分,即《创世记》中约瑟的历史记载。而第一个拿这种白话字对教徒进行教学的是打马字(John Van Nest Talmage,1819年-1892年),1850年他和养雅各、 罗帝一起在厦门的一个教会学校教学罗马字,使用的书就是养雅各翻译的《圣经》。

教会罗马字在台湾已由长荣中学刘道兴老师应用到汉语系统,可参考一语三文的圣经本网页:http://web.cjshs.tn.edu.tw/dasn/book/16_ling4_lei4_fu2_in/index.html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