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知了
2020-04-02 21:31:01

蝉(学名:Cicadidae)是蝉总科下的一科,俗称“知了”(普通话: 蛭蟟 Zhi4 Liao3)或“借落子”。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已知纪录约2500种蝉)。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英语:tergum)(tergum)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原理与人类流汗类似)。

蝉的英文“Cicada”来自拉丁文,意指“栖息于树上,像蟋蟀一样会鸣叫的”,但有时蝉也会被称为“locusts”,虽然与蝗虫没有确切关系;希腊文则称为 τεττιξ / tettix 或 τζίτζικας / tzitzikas,两者皆为拟声词,即模仿蝉的鸣声。古人对蝉的称呼有“蜩”、蜺、,䗁、蝒、螓、蠽、五色、日暮、丕蜩、茅蜩、秋蜩、蚱蝉、寒蜩、寒螀、螂蜩、蜻蜻、蜓蛛、螗蜩、蟪蛄、螗蛦、马蜩、蛁蟟(南京官话:diao1liao2,都聊切、落蕭切,音同“雕辽”)、螇螰(南京官话:xi2lu5,胡雞切、盧谷切,音同“奚鹿”)。

而在中文(以及沿用汉字的日文)里,“蝉”字最早出现于商代至西周间,构造上属于形声字。形符“虫”为“虫”的古字,在当时是对动物的泛称(五虫);而声符“单”亦兼表字义,带有“发出声响”的意涵。

大多数蝉的体型通常不大,成虫体长多在2至5厘米(0.79至1.97英寸)之间,少数种类,例如世界最大的帝王蝉(英语:Empress cicada)(Megapomponia imperatoria)翼展就达20厘米(7.9英寸),体长约7厘米(2.8英寸);同样栖息于南亚地区的一种大型蝉(Tacua speciosa,有“青襟油蝉”或“婆罗洲巨蝉”等名称)翼展也有18厘米(7.1英寸),其体长则约4至5厘米(1.6至2.0英寸)。蝉的外骨骼很坚硬,双翅相当发达,多为透明或半透明(双翅完全不透明的种类通常翅面颜色较为鲜明,且多分布于靠近热带的地区),上面有明显的翅脉。

一般来说,蝉的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clypeus)。触角短,呈须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胸部则包括前胸、中胸及后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较长。3个胸部都具有一对足,腿节粗壮发达(若虫前脚用来挖掘,腿节膨大,带刺)。

蝉的腹部呈长锥形,总共有10个腹节,第9腹节成为尾节。雄蝉第1、第2腹节具发音器,第10腹节形成肛门;雌蝉第10腹节形成产卵管,且较为膨大。

蝉的视力相当良好,有五只眼睛,两只复眼和三只单眼。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

雄性蝉身体两侧有能够发出很大声响的发声构造(也称为“鼓室”),主要包括背瓣、腹瓣、鼓膜、发音肌(鼓膜肌)、腱盘、腱突起、腹面调节肌、镜膜、褶膜(折膜)、第三气门、共鸣室(气室)等。为了发音,它们常趴在树干上,向前或左右扭动腹部来调节发出的声响;而发出来的响声常被称为蝉的“歌声”,与一般以摩擦方式发声的昆虫(如蟋蟀)不同。雌蝉没有发声器。

比较著名的蝉是“十七年蝉”或周期蝉(Magicicada)。原产于美国东部地区,这些蝉的若虫在地下蛰伏十三或十七年,然后破土而出。

根据它们出现的年份,周期蝉被分为30个“群”。群1号到17号是十七年蝉,群18号到30号是十三年蝉。一些群并不存在,但为了方便起见而保留。群4号已于公元2003年出现。而下一次的十三年蝉为将于公元2011年出现的群19号。群10号,一种十七年蝉,已经出现于公元2004年5月的新泽西州和北卡罗莱纳州。

狭义的蝉仅局限于蝉科的昆虫,广义的蝉则指蝉总科的所有昆虫(蝉总科有两个科:蝉科与螽蝉科 Tettigarctidae);此外,不只蝉总科的昆虫,整个蝉下目的昆虫都被冠上蝉的名字,分类如下(参见蝉下目):

画家笔下的蝉

蝉若虫的壳

羽化脱壳(日语:脱皮)成虫

羽化

羽化中

待蝉蜕

在中国,蝉的刚出土的若虫,称知了猴、知了龟、蝉牛、蝉猴等,被视为一种食材,油炸、蒸煮或烧烤后可以食用。活的或腌渍后的蝉若虫也会在市面上销售。但因富含异体蛋白,过敏体质者应谨慎食用。

蝉若虫的壳—“蝉蜕”,是一种中药材。此外,卵、若虫、成虫等遭受如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将产生“蝉花”,药性类似冬虫夏草。

《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记载如“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儒林外史·第五五回》曾载“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

相关:

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