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乃木希典
2020-06-18 23:40:00

乃木希典(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长府藩藩士家庭,从师玉木文之进。为大日本帝国陆军大将,官阶正二位・大勋位・功一级・伯爵,1896至1898年任台湾日治时期第3任总督。

乃木希典出生于日本本州山口县一个下层武士的家庭,是父亲乃木希次的第三子,母乃木寿子。乃木希典自幼的基本教育是武士道精神与儒学忠君思想,作为跻身长州藩陆军高级将领的乃木希典,其指挥作战只能以古典或陈旧来形容。

日本在明治四年(1871年)开始实施效忠天皇“亲兵制度”,组建中央统帅的直辖部队,从萨摩藩、长州藩、土佐藩三处征集将兵,以藩兵身份遴选为天皇“亲兵”。

在西南战争(明治政府讨伐西乡隆盛的战争)时拿军旗的士兵被杀,军旗被萨摩军夺走。乃木希典非常自责,拼命往前冲,企图战死,负伤之后,被抬到野战医院,仍旧企图逃脱到前线作战。后来乃木希典写请罪书给总指挥官山县有朋,请求严厉处分。可是山县有朋认为乃木希典失去军旗后,仍奋战不懈,而且还自请处分,因此不问罪。但是乃木希典仍相当自责,一日,乃木希典企图切腹自杀,被儿玉源太郎发现并阻止。乃木希典说:“军旗是天皇陛下授予的,我必须以死负责!”儿玉源太郎则严厉斥责他。由于自责,乃木染上酒瘾,经常借酒消愁。

乃木希典赴德国留学,受到很大的震撼。原以为发达的德国一定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没想到,德国人那么淳朴、内敛,对自己的文化传统那样的珍重。回国以后,他给军部呈上“肃军意见书”,要按照德国陆军的方式整顿军队,讲究军人的风纪和精神面貌,从外表开始强调一个军人的气质和风貌。比如强调一个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穿军装,要干干净净一丝不苟。他的酒瘾也戒掉了,变成一个极为自律的人。

公元1895年10月11日,乃木希典率第二师团登陆屏东枋寮,占领东港、凤山后,在10月20日,当日军“南进军司令部”准备以两师团之兵力围攻台南城之际,刘永福弃守台南城而内渡前往清国的厦门,因此众多台南士绅恳请巴克礼牧师及宋忠坚牧师(Duncan Ferguson)向乃木希典将军求和。10月20日夜间,巴克礼牧师引导日军由台湾府城小南门(别称“镇南门”,建于1725年,是通往凤山及高雄的要道)入城,使得日军不费一兵一卒即能够不流血入城,此举保全了五万台南府城人免受日军屠戮。

乃木希典因参加中日甲午战争与隔年平定台湾的乙未战争有功,1896年,台湾日治时期曾担任台南守备队司令、第2师团长。10月14日任第3任台湾总督(1896年10月14日-1898年2月)。乃木的任务是确保台湾的治安稳定,而其妻子静子与母亲寿子同行。

乃木希典担任第3任台湾总督期间,制定了三段警备制,确立了“以台制台”策略。然任内发生高野孟矩事件,导致“大日本帝国宪法是否适用于台湾”的争议。1896年12月,爆发陆军少尉结城亨与其部下21人于花莲新城遭到太鲁阁族歼灭,史称新城事件。另外,在他担任总督期间在主要都市设置意见箱,以听取台湾人用投书方式表露心声。

1897年春,乃木希典利用回国之机向当时的日本首相松方正义及军界、政界的少数要人谈了日本在台湾的处境及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应把台湾卖给其他国家。他在对友人的信中抱怨日本统治台湾一事:“就像乞丐,讨到一匹马,既不会骑,又会被马踢。”认为台湾是块烫手山芋。他建议将台湾卖给英国,这样既可甩掉一个包袱,又可获得一大笔钱,一举两得。当时的日本政府正处于财政危机当中,乃木的建议引起了松方的兴趣,但却遭到了日本内阁中强硬派的反对,不过,乃木却一直没有死心,为达到甩掉台湾的目的,乃木私下与英法官员进行了秘密接触。当时英国殖民地甚多,殖民地的管理已使英国当局头痛不已,对购买台湾兴趣不大,因此,日本与英国的这笔交易没有正式谈就夭折了。法国则不同,1884年法国曾两次侵犯台湾,但都未能得逞,因此在得知日本首相也想售出台湾的消息后,法国人十分感兴趣。双方的外交官员经过讨价还价,初定台湾的售价为1500万法郎。

1898年,伊藤博文重新成为日本首相,在他主持召开的军政要员会议上,乃木希典再次提出将台湾卖给法国的建议,日本外务省的官员也在会上汇报了与法方会谈的情况。乃木还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台湾并入日本之后,日本分文未赚到不说,反而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日本无力改变台湾人的中国情结,也难以在台湾取得经济上的收益,更无力治好台湾,这个赔本的事情不能再做了,干脆将台湾卖给法国。”而几位日本军政大员也在会上发言赞同乃木的主张,会议中因此一度出现以一亿日圆的价格将台湾卖给法国的想法,甚至是卖还给清朝,称为“台湾卖却论”。几个人发言之后,曾任日军参谋本部参谋的儿玉源太郎起立发言反对:“我觉得不是台湾不好治理,而是我们管理的官员无能。如果首相觉得政府中找不到能好好治理台湾的总督,我愿意前往任职。”伊藤博文当即同意:“那好,台湾不卖给法国了。我任命你为第四任台湾总督,台湾的事情,全权委托你处理。”乃木希典因而辞职,由儿玉源太郎成为第四任台湾总督。

由于在旅顺攻打战中日军死伤惨重,因此当时乃木已起自杀请罪之念,并向明治天皇请辞。但明治天皇不许,并任命为学习院院长,负责教导皇孙裕仁(即后来昭和天皇)。乃木希典于学习院院长任内,推行军事式教育,而且对裕仁亦很严格。据说当时明治天皇命乃木希典任院长时曾说过“你为朕失去了两个儿子,现在朕将这班孩子交给你。”

乃木希典一直任学习院院长。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驾崩;1912年9月13日,明治天皇出殡当天晚上,先是乃木希典的妻子静子以刀刺自己的胸部自杀,接着乃木希典切腹再自行介错切断自己的颈动脉死亡,两人皆为明治天皇殉死。乃木希典享年62岁,遗有《乃木希典日记》。

乃木的殉死对他所教导的皇孙裕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在学习院大学内仍留有命名为“乃木馆”的当时学生宿舍一部分。

乃木希典为天皇自杀,被日本人称为“殉死”。乃木希典也成了“武士道”精神的象征。死后当局为他在其故居等多地建“乃木神社”,宣传武士道精神。如:为悼念其殉死,东京都港区内的当地“乃木神社”前朝西连往外苑东通的坡道先于1912年(大正元年)9月,经赤坂区议会议决改名为“乃木坂”,后扩张至周边地域亦被泛称为“乃木坂”,1972年(昭和47年)10月20日开业的营团地下铁千代田线的车站命名为乃木坂站,作为地域名更为一般化。日后广义地被用来称呼这条坡道与东京地下铁乃木坂站周边一带的地区。

乃木希典的殉死后来被许多日本作家作为题材写进文学作品中,如:

日本陆军军人谷寿夫在《日露战争之政战略机密战史》(出版书名为《机密日露战史》)一书内对乃木多有不满批评。在战后,由于受到司马辽太郎作品《坂上之云》的影响,有论者开始评价乃木希典是无能的“愚将”。黄昭堂《台湾总督府》一书叙述了乃木希典担任台湾总督期间对台湾人民的镇压与政治的腐败,并批评乃木希典“政治无能”。乃木在台湾总督任内总督府的财政主要靠鸦片专卖,然而蔡焜灿《台湾人与日本精神》一书,却说明乃木希典极力匡正官吏的风气,本身以身作则,甚为清廉节俭;同时也极力禁止日本人对台湾人民施虐或进行不公平交易的行为。伊藤金次郎认为乃木为人至正高洁、嫉恶如仇,故时人认为乃木欠缺清浊通吃的手腕,也导致她无法待在台湾宦海,应证“劣币逐良币”之定律。可以说,对于乃木希典能力与作为的争论,至今仍然持续。

* 沃邦的理论已过了200年不再实用了,而实际上乃木熟读了大量当时的欧洲军事理论。例如沃邦的书中说的要塞是高筑城壁放上大炮,并不是旅顺那种有堑壕和铁丝网,被火力猛而发射间隔短的火炮和机枪保护的要塞。

网站公告: